返回上一级
行业新闻

天津加大科技支撑力度推进农业物联网应用

      发布时间:2016-07-12

    随着天津市农业由传统生产模式向信息化、智能化方向的发展,市科委高度重视物联网技术在农业领域示范与应用,近两年,通过科技支撑计划、中小企业创新资金、科技型企业周转金等14个项目的支持,共安排了财政资金334万元,吸引社会资金2700余万元,开展农业领域物联网关键技术的研发、示范与应用。
一、主要做法
    提升农业信息化水平是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手段,市科委通过一批项目的引导与支持,大力促进物联网技术在天津市农业领域的应用。一是整体规划,重点突破。针对天津市农业生产的需求,通过开展现代都市型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规划与对策的研究,客观评价天津市农业物联网产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探索发展规律,提高农业物联网应用水平,确定支持的重点方向,组织开展关键环节相关技术的攻关与集成。二是引导、支持从事物联网研发的科技型企业面向农业,加强攻关与示范应用。在14个项目中,有9个项目以企业作为第一承担单位,在设施农业、畜牧养殖、水产养殖和农产品物流等领域研发成本低、精准度高、易实施、可复制的物联网应用平台。
二、重点方向与成效
1、开展了日光温室低温冷害监测预警与智能调控技术研发与示范应用。天津市12月中旬至2月上旬平均最低气温低于-5℃,历史极端最低值-17.0至-23.3℃,极端低温天气出现时,日光温室常因室温较低而受灾,其中持续低温、极端低温和低温寡照则是低温灾害天气三个主要表现形式,应用物联网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通过分析节能型日光温室低温冷害发生的时空变化特点及气候学分类,建立高效合理的温室低温冷害远程监测网络。开展温室小气候监测设备优化、构建稳定的数据接收平台和精细化的日光温室低温冷害监测预警系统等关键技术的研发。通过在设施农业园区的示范应用,实现“智能化监控、人工辅助管理温室”的效果。
2、开展了乳品质量监测追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乳品质量涉及到多个环节,只有进行全程监控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安全。通过研究用于乳品食品安全的物联网感知层,开发相应的物联网中间件和物联网实时数据的交换平台。利用预测微生物学,对不同环境条件下微生物繁殖的能力和趋势进行描述及预测,研究乳品品质动态评价方法,建立基于物联网的乳品安全风险评估模型。开发的乳品质量动态监测、评价与追溯系统已在企业应用,实现乳品“从牧场到餐桌”的全程监管,提高了生产过程透明化、降低了食品安全风险,促进了企业加强自身监管、提升企业品牌形象,从而提高企业竞争力。
3、开展了肉鸡生产监测与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研究与示范。通过研究肉鸡生产标准体系,开发了兼顾生产者、管理部门与消费者三方利益的肉鸡生产监测与产品质量可追溯平台,实现肉鸡生产、屠宰加工、储运和销售等产业链的各个环节的信息化管理,同时实现了养殖专家与远程农户的在线技术咨询、在线疾病诊断等功能。通过在“公司+农户”形式下示范,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保障肉鸡质量安全、促进出口,探索出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新模式,实现肉鸡专业合作社的生产与管理信息化,降低成本并进一步提升合作社的无公害肉鸡品牌效应,从而带动更多农户参与肉鸡生产,增加了收入。
4、开展了农作物生产智能监控系统的开发与应用。现代农业蔬菜大棚发展迅速,不仅种植品种更多、规模更大,而且种植区域也更加集中,这给农业人员的管理和优化种植增加了难度和成本。应用先进的较低成本的信息采集手段,实时、精确地获取大棚环境信息,制定科学的管理决策,通过智能设备或人工控制等措施,能够大幅度提高种植作物的经济效益。通过采用最新微功率无线通信技术、数字化温度和湿度传感技术,基于ZigBee无线检测网络,从而实现了对蔬菜病虫害的早期预警和对蔬菜产量、交易价格的早期预测。集成GPS卫星导航定位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GIS技术等,在物流过程中实现实时车辆定位、运输物品监控,在线调度与配送可视化,实现对食品及其原料的生产、加工、流通、仓储及零售等各个环节的全程监控,并对食品追溯信息进行整理、分析、评估、预警,完善了食品安全监管体系。